静安区委党校三聚焦 努力发掘教学案例

日期:2020-09-21 作者:吴凌英 编辑:许芳娟 审核:姚耀 来源: 浏览: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要求,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和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推动案例库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成效,静安区委党校从教学案例这个基础工程入手,重点围绕疫情防控和“四史”学习教育两大主题,着力推进基层党校教学案例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

    聚焦当下,讲述时代抗疫故事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危机也是变局,一度影响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静安区委党校没有等待,一是化危为机,为我所用。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工作与党校业务工作两不误,结合市委党校和区委组织部的相关工作要求,主动把疫情防控这个大考题作为党校研究的重大课题,主动把教职员工参加的疫情防控现场转化为抗疫案例发掘现场。二是深挖抗疫案例。在党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下,党校教师的辛勤付出捧出了一组富有特色的抗疫案例。“织密党建网格,筑牢社区防线”讲述了党建网格在防疫实践中的探索;“共克时艰,共创未来”讲述了市中心园区——市北园区夺取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双胜利的故事;“守‘沪’人守护初心使命”,再现了机场战疫严防境外输入的情景;“党建引领科技防疫,织密建强组织体系”讲述了“智慧临小二”科技战疫的实践;“践行初心和使命,守好入沪‘陆上北大门’”,铁路上海站地区疫情防控战况跃然纸上。

    聚焦区情,讲述静安“四史”故事  静安红色资源丰富而集中,仅仅37.37平方公里区域面积内,当前就有99处重要革命遗址。这些红色资源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讲述了共产党人在上海的建党初心,不仅值得守护,而且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党性教育富矿。区委党校组织教师深耕区域红色资源,将感人至深的静安“四史”故事逐步展现出来。一是注重案例典型性。面对众多资源,党校并没有一哄而上、全面开花,而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干部需求、教师教学科研基础与红色资源典型性三方面结合,针对性地梳理,合理筛选出先期重点开发点。比如,以党章为典型代表资源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以伟人故居地的理想信念教育为典型代表资源的甲秀里,以“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为典型代表资源的静安楼宇党建地高和大厦(原中华企业大厦)……二是多形式呈现案例。抓典型、深挖掘、精加工,一组以毛泽东在静安、在白色恐怖下中央特科的革命斗争、静安楼宇党建20年的实践与启示为典型代表的静安“四史”教学案例初见成果。与此同时,首批5堂讲述静安红色故事的微党课也鱼贯而出。这些微党课,上了区委党校和本区党建微信公众号,上了学习强国,成为区内外“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聚焦成效,讲述党校奋斗故事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工程。静安党校正是本着这样的基础共识来加强这一工程建设。一是坚持群策群力。每一个案例的选题确定、编写目的、适用范围、编写体例等方面都经过集体论证;案例来源地,涉及哪些单位部门,都共同协商补充;实地走访调研、采访获取和核实信息,都在区委党校领导牵头或搭台下进行;案例成稿前,不仅要在党校领导、教师间开展头脑风暴,甚至于还要返回案例来源部门或单位专门征求意见。一个案例的完稿,不仅是执笔教师辛劳的成果,更凝聚了党校内外方方面面的智慧与力量。二是成果多元并互相支撑。这些案例,既可以独立成为案例教学的基础支撑材料,又可以截取或浓缩,成为既有专题课的丰富补充材料或鲜亮例证材料;有的已经在区内现场教学中成功运用,有的通过微党课的形式得到专题展示。多维运用,相互支撑,案例成为了区委党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宝贵资源,并朝着效用最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