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体会
日前,中共中央发布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通过学习认识到,这是推动新时代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党校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条例》系统阐述了党校工作基本原则与核心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进一步宣誓了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独特价值,进一步明确了“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基本要求。
《条例》最鲜明特征是将“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贯穿始终,并将其具体化为办学治校的各项具体要求。它要求,一切教学、科研、办学活动都必须坚持政治立场、遵循政治原则、严守政治纪律,把牢正确政治方向。作为一名党校人,必须自觉对标《条例》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虔诚研究者,共同维护好党校这片风清气正的思想净土,确保党校真正成为传承党的精神、服务党的事业的坚强阵地。
《条例》生动阐释了“为党育才”独特价值,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如何培养干部这一根本问题。它明确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主业主课,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严格的党性锻炼,全面提升干部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清晰指明了党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不是一般性的知识传授,而是政治训练、理论修炼和党性历练。这要求我们,必须将“为党育才”贯穿教学、研究、管理全过程。在教学上,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在研究中,要紧扣干部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在管理上,要营造严肃严格的学风校风,努力把党校打造成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执政骨干的坚强阵地,为党和国家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德才兼备的可靠人才。
《条例》系统阐明了“为党献策”这一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重要方面军的价值定位。它要求党校,必须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智库。这标志着党校使命从培养骨干向内延伸至理论创新与决策服务,实现了“育才”与“献策”双轮驱动。这深刻启示我们,新时代党校工作在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同时,还要大力强化科研决策能力,自觉将学术研究与党的理论创新需要相结合,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致力于拿出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研究成果,真正履行好党的思想库、智囊团光荣使命,为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和科学决策提供坚实学理支撑。
《条例》通篇贯穿着对党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追求,全面强化了“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办学要求。它不仅从宏观上确立了办学原则,更在微观层面对教学、科研、管理、学员培养等各个环节作出细致规范,旨在全面提升党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这深刻表明,新时代的党校发展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质量是生命线,严治是保障。这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决摒弃任何形式的“歇脚”思想。无论是课程设计、师资培养,还是学员管理、学风建设,都要以《条例》为标尺,精益求精,要将“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以严格标准锻造过硬队伍,以严谨学风培养优秀干部,确保党校这块“金字招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为一名学员管理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严格落实学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全过程管理,健全并严格执行课堂纪律、请销假、生活管理、保密管理等规定。强化学员身份意识,发挥学员临时党支部(班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严管厚爱,不断提升学员管理水平,将从严治校、质量立校贯穿学员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尤其是,必须以身作则,将从严治校要求内化为自身言行准则,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扎实的业务能力,当好党的“布道者”和“熔炉工”,在平凡岗位上为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贡献全部力量,不负“党校人”光荣称号。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