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浦江畔的上海,到黄河南岸的兰考,不仅是在空间上跨越了长江、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把伟大建党精神的诞生地和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紧紧连接在了一起,也意味着第36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党性洗礼再出发的开启。
再次踏上中原大地,再次接受党性教育的我茫然了。兰考这片土地,与六年前的新乡截然不同,与电影《焦裕禄》中的场景天壤之别,完全不是脑海中浮现的荒沙漫天、草枯地荒的景象。四月的兰考,犹如江南芳菲天,成行的泡桐一望无际,宽阔的街道两旁,万般绿意撩人眼,已见千顷澄碧。
直到缓步走出兰考人民纪念馆,我才彷佛找到了答案。是焦裕禄书记,用尽他在兰考的475个日日夜夜,用他“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用他高尚的人格力量,为兰考聚集起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磅礴力量。在焦书记逝世后的六十年里,一代代党员干部传承着焦裕禄精神,逐步让兰考摆脱了内涝、风沙、盐碱的“三害”袭扰,实现了脱贫攻坚的胜利,走上了共同奔小康的道路。
穿越50亩泡桐林,在焦书记亲手栽植的焦桐树下,聆听着82岁老党员魏善民饱含深情地讲述他和父亲两代人六十年如一日植树、护树的故事,我又找到了答案。普通党员能洞悉积微成著之理,把对焦书记的思念化作长期坚守焦桐的执着,一辈子做下去,把焦裕禄精神传递下去,就是守住了兰考人民的心和根。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朴实的兰考人民依然念着焦裕禄、追思焦书记,紧跟共产党,这就是人民的力量。
一步步迈向习近平总书记手植树前,望着这棵挺立十五载、枝繁叶茂的二代泡桐,我恍惚了。我的思绪极速闪回了2023年,那是党的机要交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机要交通重要批示,还有那须臾不容错漏的机要交通精神,“对党忠诚、不怕牺牲、忘我奉献、埋头实干”。“党的红色传令兵”的光荣使命,就是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安全、准确、及时地传递好每一条习近平总书记的指令、每一件党中央的政令。泡桐的力量来自向阳而生、寸寸慢长,个人的力量凭借件件落实,不惧细小繁杂。只要有信念,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定能严丝合缝依图垒砖,当好“施工队长”。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再一次镌刻进了灵魂深处,我也会把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回机要交通战线,和同志们在洁白无瑕的玉兰花下互励互勉,共同感受兰考紫气氤绕的泡桐花香。
(作者系第36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