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之时,一大批共产党员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冲锋在前。浦东新区区委党校黄晓彬就是其中一位。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转业干部,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冲在前线,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黄晓彬坚定地说。
“我都‘死过’一次了,还怕什么?”
黄晓彬不缺乏冲在前线的经历。军人转业而来的他,在汶川大地震时是一名团级干部,带队从都江堰徒步前往震中的汶川映秀、耿达灾区。当时通讯中断,和组织失去联系,道路受阻,也没有粮食补给,他们毅然翻山两天两夜抵达并投入抢险救灾。“当时指挥部都以为我们牺牲了!”黄晓彬回忆起曾经的经历说道。
正因为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黄晓彬至今仍旧保留着那份军人底色,不惧风险。得知他要去做志愿者,亲朋和同事纷纷通过微信、电话等渠道为他点赞,但也有人也担心他冲在一线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对此,黄晓彬对大家的关心表示感谢,并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看法:“感染的风险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差不多也算是‘死过’一次的人了,那个时候都没有害怕,现在只要做好科学防护的话,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我们代表着国门的形象”
3月19日,黄晓彬前往浦东一个留验点做志愿者。根据上海防疫政策规定,所有入境人员都需要到留验点进行核酸检测。检验结果是阳性的,转送至规定的医疗机构诊治;检验结果是阴性的,由社区大巴统一接回居家隔离。
在留验点,黄晓彬所在的组是“接送组”,主要负责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境外来沪返沪人员的名单信息核对,主要核对信息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居家隔离条件。核对完毕后与街镇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人员交接,并协助联系车辆将旅客运到指定的地点。
从下机到做好检测往往需要五、六个小时,加之初春上海早晚气温较低,又是旅客入境高峰时段,需要排队等候转运,身心疲惫的旅客难免会有情绪。为了安抚旅客,黄晓彬贴心地提醒大家注意保暖,同时向旅客们解释疫情防控政策,请大家理解配合。
一天晚上,一位从国外回来,家住周浦的老人要转运回居住地。不巧的是,去周浦的车子已经走了,经过协调联系也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接他。当时已过午夜,气温较低,老人有点受不了,开始抱怨。黄晓彬一直安慰他,耐心地向他解释原因,协助老人从自己的行李箱中取出保暖衣物穿在身上,并通过唠家常等方式舒缓老人的情绪,同时加紧联系转运车辆,最终在凌晨两点多时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能得到旅客的理解和肯定,是志愿者最大的安慰。一个雨天,一位日本女士抱着还不满一岁的孩子,还拉着大的行李箱艰难地走向转运车。黄晓彬见状,急忙撑起自己的伞,上前为她们挡雨,并拖起箱子,把她们送上车安顿好。那位女士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连声道谢。这让原本有些疲惫的黄晓彬,顿时恢复了活力。
黄晓彬总结了做好此次志愿者工作的两大“秘诀”,首先要坚定抗疫必胜的信心,要和疾控中心、隔离点及街道社区人员、车辆及时沟通、无缝衔接,其次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形象,多理解包容旅客。他补充解释道:“对境外来沪返沪人员来说,我们代表着上海的形象,也代表着国门的形象。”
“被党培养多年,有需要就贡献”
到了深夜,留验点依旧灯火通明,黄晓彬和队友们24小时待命,不分昼夜地坚守一线。刚开始的四五天,黄晓彬每天只能休息三到四个小时,几乎天天“连轴儿转”。
尽管工作很辛苦,任务很艰巨,黄晓彬则表示,作为共产党员,在危难困苦面前就是要上一线,都是要义不容辞地打头阵。浦东党校还有很多老师义无反顾冲到前线,到街镇、机场、隔离观察点、社区做防疫志愿者,用行动践行“党校人姓党”。他们认真敬业、不怕吃苦,对自己也产生了激励。因此,再苦再累自己都要坚持下来。“只要我还没倒下,我就会尽全力坚持到最后一刻。”
看到队友们辛苦奔波的身影,黄晓彬感慨道,“大到宏观规划,小到转运车上的一瓶矿泉水,背后都有无数一线人员的身影。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如今,黄晓彬已经结束志愿者工作回到了党校的工作岗位上,他说,“抗疫志愿者的经历会成为我人生中永恒的自豪,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砥砺我勇敢前行。被党培养这么多年,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