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深学细悟 >> 美文 >> 正文

【征文选登】为了一个主题 践行一个精神 开创一个未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体会

日期:2021-07-07 作者:黄辞海 编辑:许芳娟 审核:姚耀 来源: 浏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贯通历史、现实、未来,贯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系统回顾了百年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郑重宣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坚定决心,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号召党员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一个小时7000多字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把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篇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讲话通篇,递进地表达了三个深刻内涵。
  为了一个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全新的、符合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准表达。
  从1840年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百年的奋斗史中,创造了伟大成就。如果从时间阶段上来划分,一是1921年到1949年,也就是从建党到建国这段时期,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二是1950年到1977年,也就是从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到结束“文化大革命”这段时期,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1978年到2012年,也就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这段时期,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四是2013年至今,也就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经过一百年的奋斗,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民族先是站起来,然后富起来,再到今天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践行一个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这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并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反映,是在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中表现出的革命的能动的精神状态及精神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工作作风等,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的应有之义。
  回顾百年大党奋斗历程,党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艰难而又不懈地探索中,其领袖人物、党的各级组织及成员、人民军队、人民群众等,形成了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组成,进而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这个精神谱系炫目多彩,前后相接,多以地点、事件或代表人物命名,已经或正在命名的就有30多种。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
但在这一系列的精神谱系中,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在哪里。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精神之源肯定是在建党时期产生。但用什么内涵来表达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跨越多年、覆盖多地、涉及多人的活动。32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第一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而且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政治品格、斗争品格、党性品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开创一个未来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这次的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用了9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即一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二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三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六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七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八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九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九个必须涉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党的宗旨、推进理论创新、加强国防建设、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应对风险挑战、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等,既是对百年大党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和规律的高度总结,也是下一个百年党必须坚持和传承的宝贵经验和执政规律。
  百年大党交出百年优异答卷,新的百年戮力同心继续赶考。党中央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作为党校职工,要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立足本职岗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