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高大上”与“接地气”结合起来
2020-05-19 12:20:23 作者:张春美 来源:上观 选稿:费一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如何以全媒体党课的形式将战疫背后的中国之治、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讲清楚说明白,是一个重要课题。
全媒体党课是互联网时代增强正面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形式。它充分运用各类新型媒体资源,有助于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和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
一方面,以“道”为本,彰显抗疫的“中国力量”。
在这个方面,全媒体系列党课《中国能力——抗疫背后的中国之治》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每集30分钟的党课里,讲授者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在鲜活的案例、平凡的人物、难忘的画面、形象的故事中,人们感受到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敢于冲锋的精神境界,感受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抗疫精神,感受到普通人向上、向善、向前的精神面貌。
这样的党课,不是唱高调、说空话,也不是滥情、矫情,更不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有网友评论:“不知不觉就听完了”“被感动了”。这样的主流叙述,对接实践智慧、直面现实挑战、激发理性反思,值得引起更多的关注。
另一方面,以“新”为要,锻铸主流叙述的文化品牌。
全媒体党课采用讲故事这一主体叙述方式,突破了传统正面宣传的语态、心态,用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生动鲜活的事例,将“高大上”的理论思辨语言与“接地气”的日常叙事结合起来,体现了主流话语的创新与担当。
比如,教师用“全”“准”“快”形象描述精细化管理,网民听得懂、记得住;谈到抗击疫情时的物资供应,用“全国平均每秒产出口罩1343只”,具体讲述了中国制造的底气和能力。
这样,运用网民熟悉的话语,既讲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也讲清楚“为什么”“未来如何”,在情理交融中达到了合理引导的目的。
同时,《中国能力》还采用金句迭出的方式,加强受众的“代入感”。“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平凡人的勇敢抗争”“希望是在所有心理之上的一种对未来的寄愿”“社区有了生活共同体的温度,就有了治理共同体的可能”“公共治理领域中精细化管理,就像医学领域中的靶向治疗或军事领域的‘定点清除’”……诸如此类的金句,将宏大叙事的政论与生活实践的感悟结合起来,得到受众的认可和追捧。
当今中国,主流舆论、正面宣传的话语优势正面临日趋激烈的话语竞争。换个角度来看,这样的竞争正是主流舆论前行的动力和机遇。全媒体党课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在信息生产传播领域,要以创新开拓精神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锻铸“接地气”的文化品牌。只有这样,才能扩大主流舆论和思想影响力的版图。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