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培训动态 >> 正文

把人民两个字牢牢刻在心上 落实在行动上

日期:2023-10-31 作者:市委党校第137期领导干部进修班党支部 来源: 浏览: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是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强调的。日前,在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的精心组织下,在临沂市委党校的精心安排下,上海市委党校第137期领导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来到临沂这片红色土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十年前的足迹,参观了临沂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并赴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钢八连朱村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开展现场教学,在一场场感人肺腑的讲座或讲解中,去体会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重温初心,再悟使命。学员们一致感到,这次学习是党性教育之行,是精神洗礼之行,更是一次对党感恩忠诚之行,其间所学所获,受益终生。

深刻领悟了“沂蒙精神是什么”

到临沂的第一天,学员们就聆听了沂蒙干部学院庄红旭教授所作的讲座——《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初步了解了沂蒙精神的内涵,即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在其后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钢八连朱村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现场教学中,大家逐步领悟了这十六字背后的深刻内涵,一方面,是我们党一心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百姓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党对军队惊天地泣鬼神的忠诚与大爱。许多学员表示,沂蒙红嫂把党和人民军队当亲人,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乳汁救战士等,这些事迹可歌可泣,大家听后数次落泪,感人至深。

深刻领悟了“沂蒙百姓为什么”

在临沂学习的四天间,萦绕在学员脑海里的一个问题就是沂蒙百姓何以会有对党对人民如此深厚的感情。在华东野战军纪念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钢八连朱村纪念馆的现场教学中,通过先烈们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大家逐渐找到了答案——我们党始终牢记依靠人民、时刻践行为了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许多学员谈到,正是因为与人民群众“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才有了与人民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深刻领悟了“我们做什么”

本次临沂学习之行,也是党性教育之行。在四天学习期间,学员们坚持聚焦主题学,围绕我们“为何而来”,结合“来学什么”,进行深入思考,想清楚弄明白。同时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学,对照沂蒙精神、对照革命先烈,反思反省找差距、寻不足。大家纷纷感到,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时刻警醒着我们在日常工作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不被人民所抛弃,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全体学员一致表示,当前正处于第二批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之时,也值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的关键时期,通过这次学习,我们不能停留在一时的感动上,更要落实在今后常态长效的行动上。一是学出了对党的无限忠诚,要通过学习,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始终作为我们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二是学出了对革命先烈的无比崇敬,要通过感恩,把他们为了祖国解放和民族独立,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发扬光大。三是学出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要通过领悟,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思想上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四是学出了干事创业的澎拜激情,要把革命先烈、沂蒙人民,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弯腰、面对生死不畏惧的精神,转化为敢于担责,敢于啃硬骨头,以时不待我、敢为人先的精气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