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培训动态 >> 正文

“不做小的规划”: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掠影

日期:2019-01-16 作者:杨芳 编辑:吴建生 审核:李作言 来源: 浏览: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特质,值得品味和欣赏。

    每一个初到芝加哥的人,都一定会惊叹于这座城市里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随处可见的公共空间、清新美丽的自然环境,多元融洽的文化氛围。这里拥有“华丽一英里”大型中央商务区,全美最大期货市场,第二大商业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摩天大楼群,有60座博物馆,200多座剧院,600座公园……吸引着世界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在这里,我们一边品读城市的景观,一边赞叹着城市设计师的鸿篇巨构、巧夺天工。

    今天,当我们漫步于密歇根湖畔,可以看到在绵延三十多公里的绿化休闲带上,遍布各种绿茵运动场、休闲游乐场所和世界顶级博物馆群,令市民和游客留恋往返。在芝加哥河两岸,屹立着风格迥异而又和谐统一的摩天大楼,人们或可以乘船观赏两岸建筑,或可以在湖畔坐下小憩,横贯市中心的滨河步道为这座城市的居民提供了绝佳的休闲时光。若沿着密歇根大道一路前行,芝加哥公共图书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千禧公园等城市公共文化地标接连映入眼帘,令人不禁感叹伯纳姆等先驱的远见卓识。

    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总体规划

    了解一座城市,不能只看它的现在,还要了解的它的历史。1837年,芝加哥正式立市。凭借北美大陆的核心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芝加哥迅速成长为北美工业基地和商业贸易中心。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的是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社会混乱、环境恶化等问题。特别是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使得市中心的几乎全部建筑都付之一炬,充分暴露了这座城市的脆弱和顽疾,新的城市规划迫在眉睫。

    “要做就做大的规划,一个宏伟而合理的蓝图一旦被记载便永不会消亡。”作为活跃于19世纪后半期的芝加哥第二代精英,丹尼尔伯纳姆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为芝加哥设计了大量的学校、工厂、公园、铁路、商业建筑等,其中包括芝加哥艺术协会大楼、联合牲畜场的公牛头大门等著名地标建筑。他还成功主持设计了1893年哥伦比亚博览会。他的设计特点是古典、唯美、宏大,被誉为城市美化运动的创始人。“不做小的规划”(make no little plans)是他的规划理念,在《芝加哥规划》中,伯纳姆更是充分融入了这种思想。他借鉴了17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期间巴黎城市建设经验,为芝加哥布局规模宏大的道路、广场、公园和林荫大道等公共空间和设施,兼顾高标准的审美水平和高规格的城市功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总体规划。

    “不做小的规划”

    规划主要聚焦于改善滨湖地区、发展快速交通系统、改善铁路客货运、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重组城市道路系统、打造芝加哥城市中心六个方面。这些举措对今天芝加哥整体城市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伯纳姆规划也曾因为其巴洛克式的大手笔而饱受诟病,如被指责为“典型的精英规划、对社会问题考虑较少、经济成本太高”等等。但它为芝加哥未来几十乃至上百年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对今天我们进行城市建设仍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规划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长远性。规划与芝加哥这座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高度契合,全面考虑到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规划各部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注意到芝加哥作为中西部地区都会的重要作用,协调同中部七个州的关系,这为今天大芝加哥都会区域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规划做了大量留白,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留下空间。

    规划具有鲜明的发展性和协调性。伯纳姆十分重视对在密歇根湖等芝加哥首要自然资产的保护。这在当时尚处于工业文明快速发展时期的芝加哥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他还准确把握了城市的发展脉络,在资本主义疯狂逐利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心系大众,立志改善城市居民特别是下层贫民的生活条件,实属难得。

    规划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动员性。规划是由伯莱姆等工商界精英发起的,为争取广泛的支持,伯纳姆等人不遗余力地与政府、商人、媒体、市民沟通斡旋,开展了“大型公共关系史上的一次先驱行动”。由328人组成的芝加哥规划委员会在教堂、学校、剧院、会堂、私人住宅,通过演讲、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对公众进行教育,向超过15万听众做了500多场演讲。规划以一种亲切、劝说的口吻来撰写,运用了大量的数据、模型、图表、照片论证,以芝加哥世博会和其他欧洲城市为例,旨在激发芝加哥人共同推进芝加哥城市改造大业的决心,显得言辞有力。

    规划的妙思启迪

    一百多年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芝加哥完成现代化城市物质空间和精神世界的塑造进程,建成了壮丽的城市中心、大型滨水中央绿地、中央文化区、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面貌和人文精神也焕然一新。

    如今城市不仅仅承载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功能,更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在我们享受着城市现代化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生活带给我们的紧张和焦虑。湖泊、流水、田林、树木、花草,这些休闲处所和景观使得在城市建筑和道路之外,人们有了驻足停留、流连忘返的情趣和诗意。正如伯纳姆所言,“湖的浩渺的宁静与从容,带给我们平静的思想和心绪,令我们摆脱俗世的琐碎,我们被融入了自然,并成为了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