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培训动态 >> 正文

从小鲜肉马克思到大胡子马克思

日期:2019-06-04 作者:孙竹林 编辑:许芳娟 审核:值班编辑 来源: 浏览:

    通过《马克思的20个瞬间》这本书中一个个感性的故事来认识马克思。对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学来说,算是抛砖引玉起个头,看过这本书的,就一起来复习一遍啦!要知道,马克思——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马克思,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在我小时候马克思的画像经常出现在家里和学校的墙上,浓密的大胡子,目光如炬,这个名字还一路伴随着我们,出现在入团志愿书、入党志愿书、各种工作总结上,但实际上我们对其知之甚少;与我们的工作、事业联系紧密,但又觉得非常陌生。世界上很多人敬他,很多人怕他,很多人追随他,很多人诋毁他,却很少有人说我不知道他。不能不承认马克思对人类的思想、文化、行动及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一起读读童年、少年马克思的故事,认识一下小鲜肉马克思,探寻小马克思成为伟人马克思的原因吧!

                                        德国小城特里尔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小城特里尔。彼时特里尔人口1万5千余,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它曾是罗马军队最大司令部所在地,中世纪作为大主教驻所,拥有大量宏伟的教堂纪念着特里尔的庄严与辉煌。在拿破仑战争时期划归法国,后又成为普鲁士的殖民地。马克思出生时,特里尔经济萧条,治安不稳,失业率高,贫富差距扩大。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特里尔是德国最早出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城市之一。言论自由、立宪自由,新教、空想社会主义,特里尔成长了怀疑一切的马克思。

                                        特里尔中学的骄傲

    童年马克思,没有上过小学,启蒙老师是父亲。从小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没有上过补习班、奥数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长大了。高中就读特里尔中学,这里的老师很多是语言学家、考古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和进步学者。那个时期学校没有严格的教育体制,学生们的学习比较自由随意,能够比较轻松地拿到毕业证书,对学习自觉的学生来说,无拘无束的学习和思考有利于迸发思想的光芒。看看17岁的中学生马克思在老师布置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是怎么说的吧: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地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远大的理想!17岁的小鲜肉马克思,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这段话后来鼓舞了无数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愧是特里尔中学的骄傲!

                                     不可思议的人生志向

    马克思的人生志向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是希望人类社会具有“公民精神”。公民,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人,是愿意为共同体事业而无私奉献的人。他认为,公民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代文明中消失了。而一个真正理想的社会,应当是这种公民精神的复归。后来,马克思把这种理想社会叫做“共产主义社会”。

    这样的理想真的不可思议!话说我们在他这个年龄时有过什么理想呢?

    伟人都是相似的吗?我想起了所熟悉的伟人: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定下了“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周恩来12岁时掷地有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讲过一段极有文采又富人生哲理的话: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结合马克思成长的经历来思考,就能体会更加深长的韵味。就能理解,出生在特里尔的马克思,就是我们所熟识的、目光睿智、著作无数、改变了世界发展进程和方向的大胡子马克思。(作者系第8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