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郭亮村、回龙村……5年前从事党建工作的时候,就听闻了河南的先进典型,当时就一直想着要找机会来河南学习一次。这次党校培训班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就安排在河南新乡,使我们近距离地了解、学习先进典型,也算是了却了多年的一个愿望。在四天的学习过程中,有三点感受特别深刻。
一是主题突出。新乡先进群体教育以弘扬“信念坚定、心系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精神为主题,开展宗旨意识、群众路线、领导科学、工作方法的教育。不同的教学点、不同的典型、不同的案例,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四天的教学过程中,这个五句话、二十个字的主题被反复强调,教学效果得到了强化。
二是形式多样。四天里,行程非常紧,每天的乘车都要三四个小时,我们先后赴回龙村、裴寨、唐庄、刘庄开展学习,听专题报告、看影像系列、参观场馆、现场体验。形式多样的教学,不断在强调学习的主题,不断完整先进群体的形象、不断强化学习的效果。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全方位、深入体验了现场的教学。
三是效果显著。回龙村党总支书记——当代“愚公”张荣锁,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刘庄村党委书记史来贺,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等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带给我们不尽的思考。
四天短暂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长久的。首先,我感觉新乡的先进群体教育中,有一条线应该是我们通过学习后,在思想深处梳理之后逐渐清晰的,那就是从个体到群体到精神。在新乡,一个600余万人口的地级市,不仅盛产小麦,也盛产了一批重量级先进典型,县一级的郑永和,乡镇一级的吴金印,村一级的史来贺、裴春亮、张荣锁、耿瑞先、史世领、范海涛,村民小组一级的刘志华等,成为当地层层涌现的先进群体的“宝塔尖”。每位典型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吴金印说“干部和群众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心系群众苗得土,背离群众树断根”。史来贺说“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裴寨的社区门口挂的标语是“听党话、跟党走,同创业、共致富”。张荣锁带领群众“与天斗、与地斗,不搞窝里斗,就没有扳不倒的穷山、挖不掉的穷根”。他们的话很朴实、很接地气,感觉就在身边,宛如亲人。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党性纯洁、信念坚定,始终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保持着和群众骨肉相连的血脉深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头雁的典型个体,在新乡的回龙、裴寨、郭亮、狮豹头、唐庄、刘庄等地闪耀着光芒。个体的星光,在新乡大地上汇集成了群体的璀璨。“新乡先进群体”的萌生,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率先在全国出名的史来贺;壮大则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吴金印等人跻身全国先进典型,自然而然形成了老少接力、梯队结构、优势叠加、连片辐射的壮观阵容。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党员的特殊作用,带领群众创造了突出的工作业绩,群体的形象逐渐凸显。通过学习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们对这个群体的形象了解更为深入。在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会感受到这个群体所焕发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这个群体在改革开放40年中,饱经时代风浪考验,锤炼出的“爱党、亲民、担当、进取、干净、奉献”的“群体精神”。
其次,学习新乡的先进群体,就要全方位地学习。学习他们对党忠诚与坚定的理想信念、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是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基层党建的亮点和品牌,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时代样本”。新时代,我们大力弘扬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就是要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者,要做“踏石留痕、抓铁有印”的实干者,要做比学赶超的跋涉者,通过学习,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水平,提高基层党组织克难攻坚的战斗力。(作者系第4期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