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战上海》而言,首先在我脑海中出现的就是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那部电影,其中激烈的战斗场面让小时候的我津津乐道,至今念念不忘。其次,给我印象深刻的是40年后的1999年,同样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大战宁沪杭》,其中在丹阳整训工作中,陈毅元帅向与会干部传达毛主席对总前委制定的上海入城纪律的三个“很好”批示的镜头,从中也理解到了战上海,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到了今年,《战上海》再一次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次,就是刘统教授所写的全景式描写解放上海、接收上海、管理上海的著作。该书讲述了一段好故事,复盘了一个好案例,系统展现了战上海不仅是军事之战,更是政治之战、经济之战、文化之战、思想之战。
在书中,刘统教授运用大量的原始史料和记录,有血有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群意志坚定、斗志昂扬的共产党人,他们迅速融入上海社会,接管、调查、决策、出击,打赢了“银元之战”,取得了经济战线上“淮海战役”的胜利,稳定了物价;短时间扫荡了盗匪,安定了民心;改造了旧人,清除了社会污垢;以坚强的勇气、决心和手段,打击潜伏特务,有效应对大轰炸,取得了反封锁的完全胜利。又描述了一群充满智慧、善于学习的共产党人,他们迅速学会了管理银行、税收,运用经济手段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对民族资产阶级有团结有斗争,有理有节有据地让帝国主义分子低了头。还描述了一群光明磊落、有错必纠的共产党人,他们对待新的工作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不诿过,更是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对自己讲丝毫情面,有了问题,及时纠正,公开纠正,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新生活新气象,感受到真正是换了人间。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感觉到有几点是确保共产党人在战上海中,取得全方位胜利的秘诀。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是胜利的根本保证和首要条件。在书中,我们可以处处体会到,打赢这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之战,始终都是在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下才能取得的。进入上海前后,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战术部署上,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经济、民生上,中共中央都有明确指示,有的还非常具体细致。在很多重要斗争阶段,都有陈云等党的领导同志受中央中央委托来上海亲自指挥部署。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中共中央第一时间提出意见,及时纠正。同时,各相关党组织,从刚开始的总前委,到接管后的军管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华东局、上海市委、各区委直至基层各党支部,都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是整个核心力量所在。
二是象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严守各项纪律,是取得全面胜利的根基所在。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书中,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展现,就是入城的指战员和接收干部,是如何严守入城纪律的,这反映的只是一小部分断面和缩影,背后展现的却是我们党为何能短短的28年就夺取了政权,并在之后三十年中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更在后面的四十年中获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我们党的所有胜利,都源自于坚强有效的纪律保障,在各项纪律中,首要的就是政治纪律,就是要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各项要求。
三是我们党在斗争和工作中形成的三大法宝和三大作风,在战上海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是胜利的力量源泉。党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结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和自我批评。从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到1950年5月19日解放舟山,这整整一年时间,是战上海的主要时期,在此期间,上海走过了艰难曲折的路程。解放初留给共产党人的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但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我们共产党人运用实践证明有效的三大法宝和三大作风,稳定了上海社会,保障了人民生活,使得一个全新的、充满蓬勃生机的新上海在发展前进。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时期新征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间,对于上海而言,同样又是一个新的“战上海”。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下的“战上海”能否同样取得70年前的伟大胜利和成就,这对于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而言,是更大的考试、考验。做出让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按照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用实际行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提出的五方面工作要求。(作者系第4期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进修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