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26日 下午,我们全体学员聆听了张云泉同志的事迹报告,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撼,灵魂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净化。张云泉的先进事迹就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而具体的展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动机与执政实践的高度统一。
张云泉同志坐的是“清水衙门”的位,当的是“无权无钱”的官,干的是“机关第一难”的活,遇到的是烦事、难事、窝囊事,每天听到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但他在工作岗位上,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云泉有“三比”:在理想信念上与革命先烈比,工作作风上与劳动模范比,生活待遇上与困难群众比。张云泉强调“三个零距离”:要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与人民群众接触“零距离”;对待群众像亲人,与人民群众情感“零距离”;用老百姓接受的语言和方法进行交流,与人民群众沟通“零距离”。张云泉有“三句话”: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我就是您的儿子。
张云泉有“五心”:接待群众要有热心,对待问题要有责任心,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有同情心,对待有阻力的问题要有决心,对待疑难问题要有恒心;张云泉有“四力”:工作上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与来访者迅速拉近距离的能力,要有用辩证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依靠政策、法律及相关部门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有驾驭复杂局面、现场平息事态的能力。这些言行,充分体现了他的坚定的信念、优良的作风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
我们向张云泉同志学习,应该学习他的做人、做事、做官的方法和态度。
首先是脑子要想明白。 我们的官位哪来的、谁给的?我们来自哪里?又要去哪里?我们每天干什么?为什么要干?这些看似一个个简单的问题,其实回答的是一个共产党人最根本、最直接的人生世界观、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当前,我们有些干部对一些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想得过多。想当官,白天想、晚上想、想得工作毫无激情,生活无精打采,把当官的目的变成了揽权。这样的权力怎能为民所用?对比张云泉,他当过收发员、干过搓澡工,可他从无怨言,即使当上信访局长,也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官。组织上为他配了专车,他还是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外地出差,他坚持住最普通的旅店。他整天惦记着群众,心里只有责任、只想群众。
党的干部脑子里有群众,心里真正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急、解群众之忧、帮群众之需,身子才能靠近群众,群众才会将权力和重任交给我们。将当官是为了做事、做事不是为了当官、做成了事不一定都能当官的思想扎根脑子,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形势中驾驭自如、建功立业,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得到乐趣。
其次是说话要以理服人。 是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知。但我们有些干部说了等于没说,讲了等于白讲,所说所讲百姓听不懂。面对基层和群众,打官腔、玩太极,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着正调;面对群众质疑和拷问,推诿、扯皮,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从不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面对群众哭诉,看不见、听不到,安慰的话不会讲,腰板挺得还特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比张云泉,面对情绪失控的群众,他爱民如子,沉着冷静,因势利导,敢于将真话、实话讲出来,以理服人,即使不能立即为群众解难题,也能得到群众的理解。
党员干部要说真话。分清假恶丑,追求真善美,既是做人的准则,又是为官的要求,讲真话就是真心与群众心与心的交流。党员干部要说正确的话。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善于从全局、从长远考虑问题,讲出的话不一定就成为 “ 真理 ” ,但必须让人心服、口服。讲正确的话就是正义压倒邪恶的前提。党员干部要讲进步的话。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讲符合时代要求、代表民心民愿的话,讲进步的话就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再次是做事要动真情。 只练不说是 “ 傻把式 ” ,只说不练是 “ 假把式 ” 。我们宁可当这样的 “ 傻子 ”—— 察实情、办实事,不张扬、不炒作;但我们绝不能当这样的 “ 骗子 ”—— 说了也不做、不做还乱讲。对比张云泉,25年来,他先后帮扶过几十户特困家庭和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过医、购过药,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6万元捐给困难群众,群众说他是看得见、用得上的“三个代表”。在帮助群众、解决群众困难时,我们再也不能搞中看不中用的 “ 花拳绣腿 ” 。而要始终如一地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把做大事而不是当大官作为人生的追求。
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处理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过程。领导干部要勇于正视矛盾、善于解决矛盾,而不能见了矛盾就躲开,遇到问题绕着走。要坚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牢记肩上的重任和使命,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工夫用到抓落实上,满腔热情做好群众期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