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新形势下,“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在于从法人主体和公民个体需求出发梳理“一件事”,关键在于推动打造整体性政府,提升办事的体验度、获得感,达到“高效办成”的目标。
在供给侧方面,关键点在于政府提供政务服务的能力,主要考察政务服务的规范性、标准化程度。这是分析“一件事”服务状态和水平的着力点、支撑点。
在需求侧方面,关键点在于能否“高效办成”,主要考察法人主体和公民个体获取政务服务的体验度、获得感。这是分析“一件事”政务服务状态和水平的出发点、落脚点。
新形势下,要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服务法人主体和公民个体全生命周期为基础,从企业和公民成长发展需要出发,梳理形成政务服务“一件事”,为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支撑。
全生命周期理论将企业和公民视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既关注其从孕育到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自身战略定位、行为方式、适应能力和文化的不同选择,也关注企业和公民在不同阶段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抗风险能力以及对政务服务具体需求的差异性。
仅以企业为例,它要求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为基础,梳理形成涵盖企业登记、企业变更、企业注销等“一件事”的政务服务流程,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要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系统集成,打造整体性政府,为达到“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基础。
在理念方面,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理念,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和公民的合理、合情、合法需求和诉求,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和公民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与金钱成本。
在结构方面,推动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方向转变,使企业能够线上通过“一网”、线下通过“一门、一窗”,更便利地获取集成式政务服务,确保“把复杂和困难留给政府,将简单和便利留给企业”。
在流程方面,把提升体验度、获得感作为政务服务流程设计和优化的重要导向,推动政务服务流程的精简、删除、并联和整合,推动政务服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
在效能和监督方面,可引入数字化手段和方式,建立帮办制度,构建和完善“好差评”制度,让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激发政务服务人员服务企业和公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高效办成一件事”还需要形塑线上线下相结合、相融合、相整合的政务服务大网。其中,线下政务服务为线上政务服务提供支撑,是基础;线上政务服务为线下政务服务赋能、增能,是趋势;线上线下联动融合为企业和公民办理事项提供更多的选择,是关键。
当然,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政务服务都要从企业和公民的感受度出发,既考量办事的“速度”,也考察办事的“温度”,彰显“线上有速度,线下有温度”的要求。
三要坚定法治原则,增强政策的预见性,为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的体验度、获得感提供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运用法治手段为经营主体保驾护航,既是各类企业主体的所期所盼,也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内在要求。
法治需要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要求公平公正地对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依法经营的市场主体,建设稳定、公开、安全、高效的法治环境,使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法治原则的确立不仅能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还可以提供一些“定制化”的政务服务,根据企业和公民发展需要推出一定的“免申即享”项目,让政务服务有力度、有温度,真正做到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作者为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数字政府建设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