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有必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打破制度性障碍和壁垒,促进体制机制更新优化,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第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优势互补的区域联动格局。
从整体空间布局看,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四大板块在产业结构、自然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并通过“西能东输”、产业合作、人才交流等方式构建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格局。
第二,打造整体性、一体化、互联互通的合作治理体系。
要发挥市场机制和协商机制的重要作用,加强碳市场、数据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促进各类要素在区域之间合理流动、高效集聚,通过资源交换激发合作的内生动力。
要强化区域协商共治水平和能力,以联勤联动、联席会议、交流互访、府际协议等方式促进府际交流,构建基于信任互惠的合作网络。
第三,形成多功能、宽领域、重点突出的融合发展机制。
促进高质量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链融通互补,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联互通,深化政务服务合作,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从整体上谋划和建设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利益共同体建设,缩小教育、医疗等方面公共服务的差距,进而统筹考虑发展与安全、局部和全局、城市和乡村、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关系。
具体而言,要重点突破,以雄安新区建设为抓手,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先行先试,发挥长三角等区域“开路先锋”的重要作用;要以点带面,发挥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聚合功能;要取长补短,推动东西部对口支援制度走深走实;要错位发展,以功能主体区推进国土空间高效利用。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