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话嘉宾:
刘喆 [嘉定区江桥镇新江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选调生)]
李鲁(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1.作为一名90后,我可以说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成长起来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水平”意味着什么呢?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这里的“高水平”,不妨从历史逻辑与国际比较两个维度理解。
从历史逻辑中理解,“高水平”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和成熟定型。从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映出我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从新征程的新要求出发,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升级。
从国际比较中理解,“高水平”意味着百年变局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得到彰显。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国内经济体制对国际通行规则的适应性,同时引领国际高标准规则的制定,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从而在国际力量对比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2.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新质生产力”等概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它们对经济体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呢?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规则统一、竞争公平、产业耦合、区域协同、流通顺畅、机制完善、规模优势充分发挥的市场。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核,也是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通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经济运行整体效率才能提升起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将其作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
3.我目前在嘉定区江桥镇新江村开展挂职锻炼,基层一线如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找准方向、贡献力量呢?
一是,上接天线,提高站位,加强学习,用党的最新思想和理论武装自己。精研此次全会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找准发力点。同时,要熟悉上海政策要求。
二是,下接地气,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党员干部多带着问题下去向百姓问需问计,相信就能带着思路和答案回来。
三是,练好内功,提高本领。比如,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尤其要加强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