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上观新闻:没看到“一个改变”是没有坚持解放思想,没看到“两个没有变”就是没有坚持实事求是

日期:2018-11-30 作者:王珍 上海观察2018年11月30日推送 来源: 浏览:

    11月25日,“改革开放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论坛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在致辞中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有着密切关系。理论在一个国家繁荣的程度取决于理论对社会现实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智慧结晶,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最新最重要的成果。我们要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发展和整体性研究,要把理论研究植根于中华大地,要铺得开一些、看得远一些、研究得深一些。他强调,在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回答问题的能力,这是检验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试金石。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沈炜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社科界学术年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专场自2006年设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2届,成为上海社科界的年度盛会。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回顾40年伟大成就和经验中,在展望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光明前景中,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和在上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上海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当前聚焦研讨的首要主题,作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开放重要论述的最鲜活的切入点。

    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王国平在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构成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奠定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检验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路径。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破解问题的历史。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推动改革开放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相互共进。

    在主旨讲演环节,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冯俊教授作了“改革开放的辩证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论述”的发言。

    冯俊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重要论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改革开放的辩证法,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化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上:

    一是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重点是处理好改革开放中能改的和不能改的关系、变与不变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没有看到“一个改变”是没有坚持解放思想,没有看到“两个没有变”就是没有坚持实事求是。

    二是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三是处理好改革开放中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方法,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积累越来越丰富,对于改革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顶层设计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就过时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推动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战略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谋划。

    四是处理好胆子大和步子稳的关系。胆子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步子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

    五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六是准确把握和妥善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不同领域中的各种重大关系。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教授在点评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上的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回顾20世纪的最后十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伤。而中国在1978年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个意味着”是对40年成就的一个充分估计。改革开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中华民族,而且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对于人类历史都作出了贡献。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我们所采用的辩证法有关。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两种不同的运用,一种叫抽象运用,一种叫辩证运用。所谓抽象运用,哲学上叫“外部反思”,即不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只知道一般原则,然后就把这个一般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条主义。而辩证法就是拒绝被抽象原则的抽象运用,唯物辩证法就是从特定社会现实出发拒绝对原理、原则的抽象运用和外部反思的运用。比如,改革开放是一个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的进程就需要对外学习。但是这种学习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而是要从实际国情出发。生搬硬套就是外部反思,是抽象的。这里就体现出辩证法所起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晓强教授、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也分别围绕“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与文化使命”、“对外开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了发言。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凯锋研究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何怀远教授分别予以点评。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国际传播”、“改革开放四十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历程”、“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三个分专场的研讨。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主办,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活动之一。

    原文链接: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1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