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院)新闻 >> 正文

“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 第五届政党治理研讨会在市委党校召开

日期:2025-06-11 作者:哲学教研部 来源: 浏览:

为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6月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的“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第五届政党治理研讨会召开。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曾峻教授出席并致辞,副校长罗峰教授主持研讨会。

曾峻指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史,是一部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突破、以思想伟力推动社会变革的壮丽史诗。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深刻阐释了“六个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突出问题导向,推进全方位创新。这标志着我们党对自身理论创新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此背景下,围绕“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这一主题展开研讨,聚焦前沿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规律认识、贡献创新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仰海峰教授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特色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关联: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也各具特色、呈现差异;我们结合国情世情选择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路;源于巨大空间差异与发展次序,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多层次发展特征。

江苏省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尚庆飞教授认为,“第一个结合”由来已久,为“第二个结合”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个结合”重点解答如何摆脱“西方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南京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亮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强调通过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导高质量发展,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苏州大学哲学系主任桑明旭教授指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建构要破除西方理论框架等四大误区,其本质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实践为基础,研究文化与经济融合互促,突出文化对经济的赋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

上海市委党校黄力之教授认为,中国实践的是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而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简单移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实现世界引领,需从全人类分析视角,提炼马克思主义中具有普遍价值的理论。

主题演讲环节,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姜佑福研究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夏巍教授、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王军博士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毛成玥,围绕古今中西之争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要任务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文明的辩证否定态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感性生命精神的宣扬,强调中国学者须立足本土实践,将西方理论置于中国语境加以重构。

本次学术研讨会设一个主论坛和五个分论坛,主论坛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承办。分论坛分别为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暨上海市第九届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论坛”、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承办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中共党史教研部承办的“党史研究与党的理论创新”、党的建设教研部承办的“党的建设理论创新”、领导科学教研部承办的“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创新”。(图片由朱锋提供)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