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院)新闻 >> 正文

首届沪新城市治理双边学术研讨会召开

日期:2025-05-23 作者:李逸超 来源:网上投稿 浏览:

5月20日下午,首届沪新城市治理双边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行政学院举行。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罗峰出席并讲话。来自上海行政学院、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华东理工大学、静安区数据局等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罗峰在致辞中指出,要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上海与新加坡在城市发展与治理过程中都面临着相似挑战:人口结构的复杂性与治理需求的多样性、数字化治理效能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性、灾害风险防控的前瞻性与城市安全运行的韧性等。如何以“韧性治理”筑牢城市安全建设,以“数字治理”激活智慧城市建设,既是沪新两地城市发展共同的时代命题,也是全球城市治理的重要实践方向。本次研讨会通过搭建沪新学术对话的平台,促进城市治理理念互鉴、经验共享,以期更好探索韧性城市建设领域的实践前沿与制度安排、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以及如何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会议设“韧性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数字化治理”两个专题交流环节。

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讲师杰伊·普拉卡作题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社区”的报告,解析了社区问题中多主体之间深层次的关联性,并以新加坡“社区链接+”(Community Link Plus)为例,讲解新加坡社区链接多方服务主体,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支持的制度优势。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余群作题为“深耕细作夯根基,多维赋能筑韧性——嘉定区江桥镇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讲述江桥镇在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方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实践案例。上海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贺小林教授作题为“韧性社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石”的报告,梳理韧性社区的理论背景和内涵演进,并以黄浦区零距离家园为例,分析提升超大城市社区韧性的治理路径。

上海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马西恒教授对专题一发言进行点评,指出韧性社区强调面向风险的抗逆力,是可持续发展社区的一个基础性环节。社区韧性不仅有管理者组织体系的韧性,还有社区居民的韧性,最终目标是提升个人和家庭的抗逆力。

新加坡公共服务学院讲师胡坤殿作题为“数据治理——卓越公共服务的关键助推器”的报告,介绍了新加坡政府推动数据库跨部门整合管理实践,并介绍了SingPass、CorpPass作为前台APP链接数字政府的跨部门整合性数据,为居民和法人线上办理政务服务提供便利的实践案例。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处处长王俊作题为“上海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若干实践”的报告,分析了上海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家门口服务、统筹公共服务资源若干实践,并针对社会领域的产业发展提出理清事业边界,拓展产业空间的主要思路。静安区数据局副局长陈黛静作题为“从数字筑基到智慧蝶变——静安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的报告,梳理了静安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的建设历程,并介绍了以数字化技术缓解停车矛盾、创新“免申即享”模式、深化“一件事”改革方面的案例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教授对专题二发言进行点评,指出城市公共服务是影响国际人才跨国流动的重要因素,并提出要进一步注重公共服务提供的精准化,优化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机制设计。

此次研讨会,是上海行政学院中外双边研讨会的一次模式创新,也是中外合作班次开展研讨式教学的创新实践。研讨会由上海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承办,教研部主任何海兵教授作会议总结。上海行政学院科研处、对外培训处、外事处等相关部门以及在校有关班次学员,共80余人参加会议。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