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院)新闻 >> 正文

名师领航 薪火相传 铸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上海市委党校完成首批名师聘任

日期:2025-05-16 作者:郭梦婷 来源:网上投稿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实施名师工程,着力培养一批有影响、有声誉的名师大家,是党校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上海市委党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名师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理论功底深厚、学术造诣精湛、教学能力突出、师德师风高尚的人才,努力打造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校人才队伍。近日,上海市委党校开展首批名师评选工作。根据学校《名师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按照个人申报、部门推荐、资格审查、综合评议等程序,最终经校委会研究,决定聘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公龙同志为终身教授;聘任教务处处长赵勇、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董幼鸿、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赵刚印、科研处处长李猛4位同志为长聘教授。

2025年5月6日 首批名师聘任仪式

严格遴选,立标杆践行党校初心。上海市委党校制定《名师工程实施办法(试行)》,严把名师聘任准入关口,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选聘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工作成就突出、热爱党校事业、造诣卓越、敬业奉献的教师担任名师。在名师选聘的业绩条件中,重点突出主责主业要求、凸显重大精品教研咨成果。首批聘任的五名名师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重点学科及聚集领域带头人,其中,专业技术二级岗3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4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人,荣获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精品课4人,省部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及以上2人。选树名师就是要通过标杆引领,引导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

科学评价,探索人才考核激励机制。上海市委党校以建立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牵引,不断探索从传统的量化指标考核向综合多维的评价体系转变的实践路径。将更加注重名师在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学科建设、培养青年教师、提升社会影响方面的工作成效,而不是简单以论文、奖项、人才帽子等的数量来设立单一量化指标。与此同时,从服务保障、发展赋能、荣誉激励三大维度构建“引育留”全链条激励体系。通过优先推荐名师申报更高层次人才计划、加大对名师工作生活服务保障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名师从“荣誉加身”向“价值深耕”转变。

薪火传承,积极打造人才辈出的生态沃土。党校是传承党的精神血脉的殿堂,党校事业同样需要薪火相传,带教青年教师是名师的重要职责所在。上海市委党校将通过建立名师带教机制,对优秀青年教师予以针对性培养,构建阶梯式培养体系。鼓励名师在课程开发与打磨、重大课题联合攻关、科研咨询选题与撰写、高层次学术对话与交流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倾囊相授”,形成“传帮带”机制。引导青年教师实现教学能力从模仿到创新、科研咨政能力从参与到主导、实践能力从理论到应用的全方面多维度提升,让更多优秀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首批聘任名师合影

(图片由朱锋提供)


相关阅读: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首批名师简介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