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校(院)新闻 >> 正文

“智韵天成·书海泛舟” 第十二届校(院)读书月开幕讲座成功举办

日期:2025-04-24 作者:图书馆 来源: 浏览: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2日,“智韵天成·书海泛舟”第十二届校(院)读书月开幕式暨图书馆“书海泛舟·馆读之间”讲座(第1期)成功举办。副校(院)长王永杰出席,并宣布第十二届校(院)读书月开幕。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受邀作专题讲座。

王永杰指出,校(院)读书月是图书馆为营造书香文化氛围,用心用情、久久为功做好的阅读推广品牌。今年,从科艺链接、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角度创新开展系列活动,旨在推动校(院)学员、研究生和教职工读科学好书、品艺术之美、会智韵之通,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凝聚读者和馆员“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精气神。当前,全党正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全社会学习科学家作风、弘扬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钱学森先生晚年给自己定下“七不”,即不题词、不写序、不参加任何科技成果评审会和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荣誉性职务、上年纪后不去外地开会、不出国访问,令人敬仰。

钱永刚先生以“智韵天成:钱学森的艺术修养”为题,作专题讲座。从美术、摄影、音乐、文艺和哲学五个方面,讲述了钱学森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领听众走近一个立体丰满的钱学森。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人。钱学森认为,文艺是先科学后艺术,科技是先艺术后科学,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集大成、得智慧。对于钱学森来说,艺术思维不仅提供了精神动力、丰富了精神世界,也为他的研究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学灵感。关于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钱学森强调,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专业的高校课程中“不见文艺课的踪影”,以及在艺术院校“没有科学技术课”的现象要改。他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的人才需要“通晓一切知识的专”,教师授课不应该“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培养领导干部,实际上是培养通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实际情况的学问、现代科学技术概况、文学艺术、军事和体育等方面的学习。学习钱学森的科学思想、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永无止境,弘扬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永无止境。

开幕式以“智韵天成: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为主题。第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第10期青年管理英才培训班全体学员及校(院)研究生、教职工等,共130余人参加。

本届读书月举办包括讲座、展览、研讨、资源应用、技能提升和文化素养等板块。作为暖场活动,4月16日上午,“解锁EA数据库:让外文学术资源助力科研”培训在图书馆举办,师生反响热烈。另悉,校(院)读书月活动于近日,获得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颁发的2025年上海阅读推广论坛创新创意案例奖。(图片由朱锋提供)

(责编:王守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