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支部风采 >> 正文

【建校75周年·校史记忆】赓续前行,创新未来——校史中的图书馆学科服务

日期:2024-06-13 作者:周兰羽 来源:网上投稿 浏览:

学科服务是研究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学科信息与知识的服务。学科服务问题最早由国外图书馆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学界普遍认为在我国最早由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探索类似学科服务的服务形式,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一、第一代党校图书馆人探索出领先全国的学科服务模式

作为具有研究性质的专业图书馆,党校图书馆(时称图书资料室)早在1949年建校初期,就已开展面向学员与教研人员的参考资料整理服务。1960年起,党校图书资料服务由资料整理发展到资料编辑,编写《论技术革命》《党的团结与统一》《经典作家论家庭、婚姻和妇女解放》《经典作家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专题资料;1978年,为配合复校后的第1期轮训班学员学习,党校图书馆选编和印发了补充教材9种、学习参考材料4种等。同年,为配合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党校图书馆编辑《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拨乱反正、恢复党的思想路线》等资料;1980-1982年,围绕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经济建设这个教学和科研的中心课题,党校图书馆编辑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情况简介》《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论点介绍》等资料。

1986年起,党校图书资料室组建情报资料组,并配备专人从事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印工作,同时配备专人负责咨询工作,为读者查找学习资料。之后,党校图书馆配合党的重大方针举措、结合党校教学计划要求,以专题信息分析、专题信息综述及述评的形式,为党校的教学、科研和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分析、述评和综述等三次文献服务。

二、第二代党校图书馆人积极拥抱新技术,打造新型学科服务方式

自2007年底开始,党校图书馆组建了一支兼职学科馆员队伍,分别对应当时的7个教研部,初步建立了学科馆员联系教研部的基本通道和机制。2014年,党校图书馆创办《决策·理论·参考》电子版信息情报类刊物,每年共8期,由信息咨询部负责,每期根据教研咨实际或时事热点确定专题,主要收录相关论文、进展报告、调研成果,兼顾综述、述评、书目、文摘等多种文献形式,立足现实,跟踪研究动向。经过几年的实践,党校图书馆逐步推出如下具体的学科服务内容,即学科联系、意见征询、资源推介(信息检索课程)、参考咨询、重大课题、决策咨询和个性化学术服务。

2011年的ALA年会指出,在电子资源大量增加,移动服务日益流行的背景下,图书馆需要利用新的技术和平台来提供更好的服务。面对新的发展环境,第二代党校图书馆人积极拥抱新技术,打造新型学科服务方式。这样的服务还有很多,这里略举几例。

2015年,党校图书馆开通“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号,面对全行业微信学科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探索一套微信学科服务的具体模式,运用移动端赋能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学科服务。

2022年11月,党校图书馆参与“沉浸式参与:数字时代的红色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讨论元宇宙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将带来的“人、场、物”的重构,为元宇宙视域下党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的开发带来启发。

随着5G、大模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迅猛发展,2024年,党校图书馆“读书月”活动围绕“智能”这一主题开展“从Sora到元宇宙:重思人工智能与技术奇点”主题讲座、“未来智能、AI体验”活动、AI智能写作主题培训等系列活动,以互动的方式引导读者尝试触摸前沿技术,并从中发现读者新的服务需求。

回顾75年的党校史,在“忠诚、求实、开拓”校训下成长的几代党校图书馆人,始终秉承踏实细致的工匠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服务意识,立足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散地的职能,为党校教研咨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未来,新一代党校图书馆人,将坚守党校图书馆人的精神内核,在新的技术环境、新的行业环境中,继续开展符合党校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党校图书馆特色的图书馆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