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即将迎来上海市委党校成立75周年的纪念。掐指一算,我来党校也有七个年头了。尽管七年在党校的七十五年历史里不到十分之一,但在我的人生里七年并不算短。要知道,人体的细胞在6-7年会彻底更新一遍。经过党校工作这七年,我从思想到行动都在不断更新着,不断成长着,我也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崭新的自己,一个新新的人类了。
在党校的七年,我收获了新认知。我来到党校之初,只知道党校是党组织培训党员干部的学校。渐渐地,我了解到党校作为主阵地、主渠道、“大熔炉”发挥的作用;经过学习,我更是体会了“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两个“不一般”。现在我则是深刻认知了党校的初心,党校的使命,党校坚持的根本原则。在教务处,我第一时间深刻感知着上海市委党校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党的理论宣传所做的各种守正创新的举措,无数精益求精的打磨。在这些过程中,我也见证了许许多多的党校人为了党校的事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就这样,我对党校的认知不断丰富,对党校教务处的工作认知也越来越立体。
在党校的七年,我收获了新理想。还记得刚入校时曾校长和我们说,要把工作变成职业,把职业当成事业。我觉得理想就是一粒种子,让我们用工作的热情去浇灌,用职业的态度去哺育,然后开出事业的花朵。作为党校教务处的一员,既要懂政治又要懂业务,既要了解培训理念更要把握培训规律。党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学习平台。在党校我们能第一时间听到最新的报告,党校也会第一时间给我们发放最新出版的学习资料。学习是潜移默化的,收获也是润物无声的。在一次次的学习工作中,我开始明确了自己作为党校人的使命和担当。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党校组织的全媒体党课创新实践的工作——“给90后讲讲马克思”。青春的力量,思想的碰撞,点燃了我的工作的热情。接着每年一次的全媒体党课在线上线下画出同心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是培养和淬炼了一批站稳讲台的党校青年教师。每次我总是感到十分荣幸,与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团队一起,我学到了什么是专业的精神和职业的态度。理想是什么?理想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具体,既是能做事,做成事的小确幸,也是融个人于集体,化小我于大我的追求。
在党校的七年,我收获了新伙伴。在微信的工作群里,我们常常用“小伙伴”@全体,虽然我不年轻了,但一声亲切的“小伙伴”就立刻拉近了距离。何为伙伴?伙伴是一起生活一起奋斗的。无论领导还是同事,我们都是伙伴,我们齐心协力、不分彼此,相互补位,形成了一个合作共同体。伙伴亦是战友,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多少任务,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行动是一致的,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朝乾夕惕,慎始如终。
在党校的七年,我收获了新生活。毋庸置疑,党校的生活是丰富的,有各类兴趣爱好社、还有各类的体育运动设施,足以让我们找到一方兴趣所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党校的自然风景也让人十分流连。一年四季,绿草茵茵,绿荫如盖。春夏之交,各类花草次第开放,繁花似锦,清香醉人,鸟入林中,猫嬉草间,每日行走其中,天蓝草绿,不觉心旷神怡。
党校七年,我没有“七年之痒”,因为这里还有很多需要我去学习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