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雕塑——马克思恩格斯胸像,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以深邃的目光凝视着前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未来的希望。
每当晨光初照,马克思恩格斯胸像便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之中,它不仅是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每一位走进党校大门的教职工和学员心中的灯塔。它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雕塑的基座上,用中、英2种文字镌刻着“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Internationale shall be the human race!”,它们如同历史的回声,穿越时空,激励着每一位党校人、每一位学员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胸像是由上海油画雕塑院设计和制作的花岗岩雕塑作品,作者唐世楚、曾路夫、余积勇。他们都曾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唐世楚创作的上海宝山烈士陵园浮雕《战斗·胜利》;上海浦东大型不锈钢雕塑《纽带》;黄兴纪念公园的《黄兴纪念像》;上海宋庆龄纪念馆的《宋庆龄全身像》等等。曾路夫创作的上海宋庆龄陵园宋庆龄汉白玉三米高座像,荣获国家级最佳作品大奖。余积勇创作的《五卅运动纪念碑》坐落在喧嚣的南京路人民公园北侧,也曾荣获多个奖项。
马克思恩格斯胸像坐落在正对校门高于地面约50厘米的升起式广场上,于1993年5月5日揭幕,距今已有31年,冬青、翠柏呈对称形状点缀在塑像四周,塑像后面苍松挺拔,并配有2组矩形喷泉。胸像连底座高4.9米,正面朝东,马克思恩格斯胸像并列,头部稍向右斜,两眼平视前方,意为充满必胜的信心。同日,上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活动中心(大礼堂)也举行了落成典礼,上海市委党校迎来了新的发展。
今年恰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成立75周年,借此契机,通过学习校史,了解了一代代党校人坚守党校初心——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不断为党培养造就执政骨干的历程,从中汲取到不断前行的动力。进入新时代,我认为坚守党校初心,要先从做一名合格的党校人开始。
合格党校人应对党忠诚。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作为党校人,要把对党忠诚体现到一言一行上,体现到本职工作上。要用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检验对党忠诚,时刻牢记党校姓党、党校人姓党的根本原则,积极主动作为,从而无愧于这一特殊身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追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筑牢精神堤坝,抵制各种歪风邪气。
合格党校人应有过硬本领。党校人应认真学习党校历史,刻苦钻研党校业务,把精力聚焦到学校主责主业上来。党校的学员大都是党的执政骨干,他们大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领导工作经验,不少人还有比较高的理论素养,要在这样的群体中讲好课,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育人先育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党校教师要讲好课,做好党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就需要提前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正人先正己,管理服务人员要先以身作则。无论是从事文字、干部人事、党建、学员管理还是后勤服务保障都应该自觉把本职工作放到党校中心工作中思考把握,找到自身的可为、能为、善为之处,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业务能手。
合格党校人应有集体荣誉感。我们要始终饱含对国家、对单位的真挚感情,当你把自身的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融入党校职责使命,你就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力量,焕发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我们要感恩党校给我们提供的平台,一个人的发展是和党校的发展紧密联系的,党校发展的好坏与每个人也是密切相关的,个体和整体一起拼搏,我们的党校才能呈现蓬勃向上的势头,反过来才能促进个人取得更大的进步空间。
合格党校人应严守纪律规矩。党校是党直接兴办的学校,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殿堂。党校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党校形象,也代表着党的形象。党校人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在课堂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社会上展现党校人过硬的政治素质,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为人师表,切实维护党的形象和党校声誉。
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每一位党校人都应该明白肩上的使命与担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赓续红色血脉,坚守党校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