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机关党建 >> 支部风采 >> 正文

【建校75周年征文】初心永恒,使命永远——我在党校的三年岁月

日期:2024-05-17 作者:郭雨润 来源: 浏览:

从青春的激情走进党校的大门,我仿佛踏入了一座浸润着红色精神的殿堂。这座殿堂,是智慧的结晶,更是信仰的堡垒。在这片充满理想和信念的土地上,我度过了三年光阴,留下了不少感悟和见闻。党校,如同一本厚重的教科书,每一页都镌刻着革命的历程,每一行都饱含着思想的火花。三年前,我怀着对党的崇敬和对知识的渴望,怀揣着一颗赤诚的心,踏入党校。那时,校园里悠然的咏叹调,像是一曲清泉潺潺,引领着我们前行。初入校门,我被党校深厚的历史底蕴所震撼。在学姐悉心讲解下,我回顾党校往事,思绪如潮水般汹涌而来。从早期革命斗争的艰辛,到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这一切都让我深感自豪。正如杜甫所写:“自愧常贪眼,千山远拥蓝。”在党校这片土地上,我时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初心的伟力。

“师”用足够的德和责任做保证,去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德光荣使命。在党校的学习中,是蔡老师为我点亮研究生三年的明灯。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亦师亦友亦家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对我提供了莫大的帮助。研一的我莽撞懵懂,她引导我“烹饪”三道菜,第一道菜是带着问题意识,阅读、上课、思考、写作,“如果从鱼香肉丝开始,就先做个重庆大厨。精力和时间很宝贵,不能太分散”,我聚焦感兴趣的领域,认真阅读原著,通过每周提交读书笔记的方式,尝试烧好第一道菜;其次,“学习和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学会收集文献,学会读文献、提炼文献”,文献综述是第二道菜;最后,要关注社会实践,看到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活,通过调查研究的学习方法,深入基层社区寻找学习第三道菜的“做法”。“三道菜”的学习使我受益颇丰,每周与老师面聊,与她分享自己阶段学习和成长。温柔和蔼的她对待科研和工作她一丝不苟,对我严格要求,打磨我写作水平,每一篇她修改过的案例成稿,批注密密麻麻,小到标点符号和脚注格式都有她阅读的痕迹。在生活上,她就像妈妈一样爱护我们,时刻关注我的情绪变化,关心家人情况,到老师家里与她唠家常,带着水果满载而归的回宿舍。与蔡老师的师生之情犹如古镇中的流水一般不疾不徐,静谧温润、清澈诚挚,颜渊在论语中对于老师孔子的评价让我深有同感:“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与师相伴,受益匪浅。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党校的学习中,每一次的讨论、每一篇的论文,都是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都是我们对初心的坚守和践行。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是锤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真正做到入学来时董主任对我们“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会做人”的期望。

然而,正当我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平静。那时,疫情肆虐,人心惶惶。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党校展现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学校迅速转变教学模式,将线下课程转为线上授课,确保了学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学校还组织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也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上门收取同学们的厨余垃圾并分类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真正实施过程中才发现,每天收取一百多号人的一日三餐不是一件易事,就这样上勤楼宇的后勤人员悉心照顾了我们三个多月。虽说无法正常出门,但呆在房间里就能吃上热乎饭菜,获取必备的生活用品,在艰难的时候亦是幸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疫情期间,党校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的力量,同样也展现了后勤保障、党员干部责任担当。

在党校的生活中,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对待事物有新奇的见解,但我们却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目标。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进步。在艰难的岁月中彼此搀扶,给予对方鼓励和支持。在蔡老师的带领下师门其乐融融,两个师弟一位腼腆可爱、一位踏实靠谱,我们无话不说,他们是我最坚实的臂膀。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团结的力量,感受到了同舟共济的情谊。正如李白的《将进酒》中所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党校的生活中,我们共同奋斗,共同成长,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一次美好的经历,每一次的分别都是一次难舍的情怀。

三年的党校岁月,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理论知识,更是收获了一种精神寄托和人生追求。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扬党校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2021级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