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询 >> 学术著作 >> 正文

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服务需求研究

日期:2018-09-25 作者:潘鸿雁 社会学教研部 来源: 浏览:

    我校社会学教研部潘鸿雁教授的新书《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服务需求研究:以上海市为例》,近期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内容摘要如下:

    社会服务是新时期推进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现实话题和重要抓手。能否满足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服务需求,直接决定着流动人口家庭对流入地城市的认同和社会融入,宏观上和客观上影响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农村和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而也关涉到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适应我国当前人口流动形势和特点的变化,该书适时提出“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服务需求”这一研究主题,以上海为调研基地,对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服务需求——社会权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即将流动人口家庭的需求表达与政府的供给回应联系起来考察特大城市全面调控人口背景下社会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该书在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对上海市1000户流动人口家庭的生活水平、教育、职业、家庭结构等综合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力图客观反映当前流动人口在上海市的生存状况,特别是他们的社会分化状况。

    该书以国家对特大城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为背景,特别关注上海市全面实施人口调控政策对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服务需求带来的影响,以及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家庭对社会权利的表达获取。流动人口家庭争取社会权利的方式会通过社会服务需求表达出来,如果无视或忽视这些需求,将可能影响到流入地社会的稳定,带来社会治理的巨大风险。除了经济上的自然分化,居住证积分制调控使得流动人口家庭内部形成了制度上的分化以及心态上的差异,社会服务供给出现两极分化。此外,在居住证积分制调控之下,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服务需求也发生分化:趋于萎缩和趋于扩大。

    该书在最后提出构建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路:其一,要从民生的视野检视和重视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服务需求,中央及地方政府应该态度一致,既重视又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其二,推进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包括:以新型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完善居住证积分制及其配套制度;建立中央对地方、市对区的流动人口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法律的基础上构筑整合性的社会服务体系;其三,从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需求出发,建立分类、多层次、多主体的社会服务供给模式;其四,加强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机制建设,如需求调研机制、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冲突解决机制、体制内的协同合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