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询 >> 学术著作 >> 正文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日期:2018-09-25 作者: 来源: 浏览: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博撰写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近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日常生活方式与身体实践的视角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与拓展该项研究的思路与视野,不仅对该群体整体特征进行定位,同时分类、区别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分化状况,进而从社会分层的视角解读其社会地位获得与群体文化变迁动力;其现实意义在于厘清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与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重新思考转型社会中执政党与新产业工人之间的关系,挖掘其中深层次的群体利益诉求,破解阶层固化现象,进而为社会建设与管理服务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该书分类考察了不同职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方式,探寻其群体文化与阶层塑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能够保障其生活的福利政策、文化生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联条件与协调作用重新予以思考,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借鉴。一方面,农民工群体作为城市社会的一部分,是不可能被完全隔离出城市生活的,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其中很多人在城市出生,在城市长大,通过工作完成了对城市社会的“共建”,现在需要城市社会通过管理和服务来帮助他们“共享”城市社会的发展成果,新型社会治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全体成员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共同价值观念的普及;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的融合,也同时考验了城市政府的治理水平与治理策略,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部为大型城市统一接纳,这其中不仅涉及城市原有居民的群体意愿、心理接纳等问题,就外来务工人员本身而言,也包含内部群体分化、居留意愿差异、自我身份认同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实证调查,该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首先,破解“市民化”障碍需要在理念宣传上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培育社会基本共识,特别是底线原则的保障;其次,聚合方式不利于城市社会道德稳定,需要通过制度协调来疏导城乡流动机制;第三,需要根据农民工群体的不同居留意愿来保障制定具体政策,并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第四,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的社会沟通机制建设,利用好新媒介的社会宣传与群体凝聚效果;第五,考量区分流动人口内部不同群体的主观需求与客观能力多层次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发挥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中主导作用,并进一步搭建平台,促进社会参与。   
    该书的出版受到上海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学术出版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