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咨询 >> 主要课题 >> 正文

袁秉达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简介

日期:2022-08-17 作者: 来源: 浏览: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袁秉达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整体性研究》(项目批准号17BKS045),于2022年7月获“免于鉴定”结项。现将该课题成果简介如下:

一、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该课题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切入,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历史,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文化形态的具体研究和系统整合,充分论证中国共产党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贡献和历史地位。

该课题研究,有利于推进思想理论界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益于激励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课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分析工具,特别注重运用习近平的总体论方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进行整体性研究,力求使课题研究体现科学性、严整性、思辨性特质。例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研究始终置于现实的经济与社会的基础之上;历史的进程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就从哪里开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个别国家跳跃式发展的特殊规律相互结合、有机统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社会前进的脚步声、人民群众的呼唤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整体性研究是解决中国基本问题的现实需求,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意愿;从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矛盾和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角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建设和发展;以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从社会形态的系统性结构维度考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五方面建设与文明形态的整体性研究;习近平的总体性方法论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整体性研究着重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维度,实现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力主体的高度统一;以人民为主体的历史活动都是合乎规律性的创造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建构和发展,最终要在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巩固和定型的基础上,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等等。这些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原理,都有机融会贯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的整体性研究之中。

三、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1.学术价值。该课题以史带论、史论结合,历史逻辑与时代逻辑融合、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贯通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涉及不少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等内容,有利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史的学习和研究。

2.应用价值。该研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文化形态的来龙去脉、历史缘由、核心内容、本质规定、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厘清楚、讲明白,有利于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和高度自觉,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