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邵安菊,女,1965年6月生,山东人,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东华大学旭日商学院MBA项目兼职教授。1990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毕业。主要从事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企业管理与创新等。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以及多项委托课题,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曾数次获校教学二等奖和三等奖、科研成果优秀奖以及年度考核优秀奖。
二、主要论著及所获奖励
(一)主要著作:
《国有企业分类与分类监管》、《现代国有企业治理研究》和《公司董事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董事培训教程》等。
(二)近年来发表论文: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我国产业跃迁(宏观经济管理 2016年2月);
“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经济纵横 2016年6月);
培育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路径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 2017年8月);
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经济纵横2017年1月);
上海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路径与对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 2014年4月);
产能过剩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企业经济 2016年12月);
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的上海制造业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研究(经济体制改革 2013年4月);
我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的对策(企业经济 2016年1月)。
(三)近年来主持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以及多项委托课题。
(四)代表性论著的学术观点: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我国产业跃迁》文章中,对全球价值链GVC国际分工的新趋势、中国制造以失去自主品牌控制权等高昂代价融入全球价值链GVC并陷入全球价值链GVC“低端嵌入与锁定”的诸多弊端进行了较为深度的剖析,提出中国制造从全球价值链GVC的“低端嵌入”向高附加值两端产业跃迁的可行路径:包括从全球价值链GVC低端嵌入转为国家价值链NVC重构;重塑中国制造品质形象;培育自主国际品牌;向全球价值链GVC高附加值两端跃迁;淘汰低端制造和落后产能,向新兴产业链跃迁转型;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打造全球价值链GVC“链主”企业;基于国家产业链NVC的战略定位与重构、从低端“嵌入者”跻身全球价值链GVC掌控者等。
在《“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升级的路径与对策》文章中,针对中国制造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仍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部分制造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制造业内需不足与中高端消费外流并存等“大而不强”问题,从国家战略与完善制造业生态出发,提出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的若干可行对策:包括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制造生态环境;培育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外部氛围;重塑“工匠精神”,培育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潜心打造优质产品,全面接轨国际质量标准;打造自主品牌,成为新价值链的创建者与掌控者;提升国人对自主品牌的信心,营造以用国货为荣的舆论氛围等。
在《上海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路径与对策研究》文章中,对影响上海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外部机遇与挑战、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推进上海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路径、对策以及政策建议:包括重塑企业定位,实施差异化高端经营;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导权;系统整合资源,提升资源协同与利用效率;提供专业化整体解决方案;视下一流程(或部门)为客户,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创新商业模式,推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以及推进上海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若干政策建议等。
三、教学情况
承担的主要教学专题:
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
沙盘实战——企业经营决策模拟;
用互联网思维擦亮上海制造品牌;
时间与压力管理;
管理者有效沟通;
问题分析与解决;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运营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
科技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MTP——中高层领导者管理能力提升。
教学获奖:
2001年获原国资委党校教学三等奖;
2002年获原国资委党校教学三等奖;
2005年获原国资委党校教学三等奖;
2006年获原国资委党校教学三等奖;
2007年获原国资委党校教学二等奖;
2008年获原国资委党校教学三等奖;
2009年获原国资委党校教学三等奖;
2013年获原国资委党校教学三等奖;
2014年获原国资委党校教学三等奖。
四、人生感言,治学心得
人生感言:天道酬勤。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治学心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专注聚焦,才能厚积薄发。
五、联系方式
Email:19687119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