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范
鞠立新

一、个人简历
鞠立新,男,1950年代末期出生,籍贯为上海市郊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青少年时期曾经做过小农民,也曾做过中小学教师。1978年,读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有大企业做总厂厂长的秘书。后来,又考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之后,长期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理论经济学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现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上海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职称。曾赴法国国家行政学院、韩国地方行政研究院、法国地方行政研究院、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等国外高等院校进修;2007年下半年,在德国社会科学院做访问学者,2010年下半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中相当积极,曾到不少国家与地区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进行学术访问,在不少学术团体担任比较重要角色,例如:上海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上海市《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
个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以不逆母训为自省:不气绥、要争气;不奢求、有追求。以母校的校训为自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业余也有一点小小的爱好——近代史、演讲学和交通地理等。
二、学术研究的方向重点和主要科研成果
学术研究的方向是“一体两翼”——即以理论经济学为主体,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为两翼。曾在《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日报(理论版)》、《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内参专报》、《经济研究参考》、《当代经济研究》、《世界经济文汇》、《经济纵横》和《上海经济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主持省部级课题7项;主编、主笔、个人专著和副主编及参编的著作约10部。
1、近年来发表的若干学术论文:
(1)“论拉美国家收入分配失衡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警示”,载国家行政学院内参《研究与咨询》2006年第63期,4800字,该内参直送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供高层决策者和智囊层参阅。
(2)“经济改革新突破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载《上海改革》2002年第12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3期全文收入。
(3)“论竞争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7期。
(4)“论跨区域的资本投资与联合重组”,《理论导刊》(陕西)1998年第6期。
(5)“西部在开发的重头戏:振兴西部老工业基地”,《经济日报》(理论版)2000年10月24日。
(6)“论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方法”,原载《上海经济管年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第6期全文收录。
(7)“从和谐社会建设看经济改革的新理念”原载《理论视野》2006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7期全文收录。
(8)“打造世界级大都市与培育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77期。
(9)“私营经济新发展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72期。
(10)“构建城市群一体化机制与提升城市政府能力”(英文),国际行政学院联合会学术年会(韩国•汉城,2004年7月)。
(11)“MEGA2版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与国外研究的新热点以及我们的应因方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期第4期。
(12)“从新时期深化经济改革看其理念和路径革新”, 《重庆社会科学学报》2008期第4期。
(13)“西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新热点”,《经济纵横》2009年第1期。
(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中的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第12届全国马列主义经济学研讨会(天津)2009年10月。
(15)“论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资本与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英文),世界政治经济学学术年会(巴黎),2009年5月。
“论拉丁美洲国家贫富悬殊问题及其对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警示”,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后危机时代的新兴经济体高层国际论坛”(海口),2009年11月。
(16)“略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结构重建设”,第三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学术年会(上海),2009年11月。
(17)“把握《资本论》的理论精髓与当代社会经济趋势”,《当代经济研究》2008.1.
(18)“江苏昆山江阴和上海郊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0.10.
(19)“由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机制建设”,《经济研究参考》,2010.52期。
(20)“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尴尬迷局剖析”,《经济纵横》2013.12.
(21)“略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多极化、扁平化新变局与发展新趋向”,《经济研究参考》2013.第1期。
(22)“政治经济学的‘偏离’与‘回归’”,上海《社会科学报》2014.1.9。
2、主持和参加的若干主要课题:
(1)1999年参加中央党校的重点调研课题:“上海经济结构变动中的资本、劳动和价值问题”,并担纲主笔,该课题报告获中央党校的特等奖。
(2)2004-2005年,主持中央党校调研课题“统筹城郊发展与健康成长研究”。
(3)2006-2007年,主持中央党校重点调研课题“上海市郊重点区农业长效反哺机制的调研”。
(4)2005年6月-2007年10月,主持上海市党校系统聚焦课题“上海新发展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5)主持市委研究室的委托课题中的子课题《上海市委五年经济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6)2002-2004年,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从上海卫星城发展探索我国城市化新途径》,承担其中两个分报告的研究和撰写。
(7)2005年,参加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委托课题《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件的机制转变》。
(8)2006年,参加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委托课题《上海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研究》。
(9)2007年,主持中共中央党校重点调查研究课题《都市郊区重点农业区长效反哺机制研究》。
(10)2008年,主持中共中央党校课题《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11)2008年,主持江浙沪联合招投标课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建设研究》。
(12)2009年,主持中共中央党校重点调研课题《长三角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
(13)2009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重点调查研究课题“苏南昆山江阴和上海郊区发展的比较研究”,负责子课题“苏南昆山江阴和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研究”。
(14)2011年,主持中共中央党校重点调研课题“关于创新农村土地银行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基于大都市圈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创新”。
(15)2011~2012年,参加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托调研课题“新时期上海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并负责其中子课题。
(16)2013年,主持上海市委党校和嘉定区战略合作课题“嘉定打造长三角综合节点城市研究”。
(17)2014年,主持上海市委党校和嘉定区战略合作课题“嘉定和周边地区复杂的比较研究”。
3、近年来撰写的著作书籍主要有:
(1)个人专著《我国大都市健康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上海为例》,香港文汇出版社,2006.12。
(2)副主编《当代上海经济发展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1。
(3)参编《上海卫星城与中国城市化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
(4)主编《经济腾飞》,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
三、教学的主要领域和专题要目
主讲关于经济理论、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国际大都市发展以及上海改革开放创新转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课程。
1、 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
——“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精髓和现代市场经济
——“列宁晚期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想的重大转变和宝贵探索”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体系和基本特点”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反杜林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2、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新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
——“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其疑难重点”
——“深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
——“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疑难重点剖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和主要路径”
——“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关于上海深化改革创新转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新发展等方面;
——“面向未来3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思路与重点”
——“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上海城市功能提升”
——“上海世界级大都市的创新转型和功能结构提升”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经济转型升级和联动协调发展”
——“上海改革开放的历史轨迹与未来走向”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上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城郊一体化与上海郊区发展的新突破”
——“新型城镇化和上海的深度城市化”
4、在研究生教学方面:
——2001年,在市委党校与交大合办的全日制双学位班次上,曾开设“比较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体制”;
——2004年起,为全日制研究生开设“比较经济体制研究”;
——2007年以来,为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班分别开设系统课程:“《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08年起,为全日制研究生开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专题讲座。